期刊信息

  •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
  • ISSN: 1009-413X
  • CN: 13-1286/G

  • 教育部名栏入选期刊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全国高校特色栏目社科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 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

陶行知的文化观念及其教育影响

收稿日期: 2018-07-05 PDF 下载 (337)
  • 作者单位: 1. 厦门大学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 361005;
    2.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 起止页码: 28 - 33
  •        DOI: 10.13763/j.cnki.jhebnu.ese.2018.05.004

Tao Xingzhi and his value of cultures

摘要/Abstract

摘要:

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渊源。他对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有深刻理解,认为文化是生活的工具,具有实践性、大众性、发展性和互补性;文化与教育相互作用,文化应服务于教育,文化组织是普及教育的有效方式,新文化是教育进步的重要内容;大学为创造文化之学府,自由追求真理是学术赖以产生的基础。陶行知的文化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不仅其最具代表性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且他毕生所从事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实践,始终受文化解放与文化大众化观念的推动。

Abstract:

Tao Xingzhi's education thoughts enjoy broad and profound cultural origins. Tao ha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s ess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e and education. He believes that culture is the tool for human living featuring in practicality, popularity, expansion and complementation. Cultural organ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mass education. The new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e for cultural innovation. His cultural ideas deeply influence his education thoughts and practices. The concept of 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derives from his fusing backgrou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is view of culture libe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push forward his lifelong work of populace, rural and life education.

参考文献 42

  • [ 1 ] 熊贤君,周洪宇,余子侠.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82-85.
  • [ 2 ] 王阳明.传习录(上)[A].王阳明全集[C].上海:国学整理社,1936.
  • [ 3 ] 陶行知.行是知之始[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4 ] 周洪宇.近代知识分子与教会教育——一项以陶行知为观照基点的历史透视[A].章开沅,林蔚.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 [ 5 ] 陶行知.文化解放[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6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A].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7 ] 陶行知.莫轻看徒弟[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8 ] 陶行知.出访二十六国日志[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9 ] 陶行知.国难与教育[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0 ] 陶行知.从孔德成的教育说到孔子的故乡与祖国[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1 ] 陶行知.杀机之天然淘汰[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2 ] 陶行知.活的教育[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3 ] 陶行知.攻破普及教育之难关[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4 ] 陶行知.无锡小学之新生命——开原乡立第一小学一日生活记[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5 ] 唐文权.青年陶行知人生奠基所在[A].章开沅,林蔚.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 [ 16 ] 陶行知.增刊中文报之缘起[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7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8 ] 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19 ] 陶行知.目前中国教育的两条路线——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0 ] 陶行知.文化细胞[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1 ] 陶行知.文化网[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2 ] 陶行知.中国新文字[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3 ] 陶行知.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4 ] 陶行知.文言白话又一战[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5 ] 陶行知.大众语文运动之路[A].陶行知全集(第二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26 ] 陶行知.大学为创造文化之学府——致马夷初[A].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 27 ] 陶行知.创造的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A].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 28 ] 陶行知.大学教育的二大要素[A].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 29 ] 陶行知.改革高等教育之管见[A].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 30 ] 陶行知.告生活教育社同志书[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1 ] 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2 ] 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质[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3 ] 陶行知.育才学校创办旨趣[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4 ]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5 ] 陶行知.我们的信仰[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6 ] 陶行知.育才二周岁前夜[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37 ] 翦伯赞.记草圣寺[A].中国史论集(合编本)[C].北京:中华书局, 2008.
  • [ 38 ] 翦伯赞.我和行知先生[A].中国史论集(合编本)[C].北京:中华书局, 2008.
  • [ 39 ] 陶行知.新大学[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40 ] 陶行知.社会大学运动[A].陶行知全集(第三卷)[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 [ 41 ] 陶行知.创造的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A].方明.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 [ 42 ] 陶行知.敬告大学生[A].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