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
  • ISSN: 1000-5587
  • CN: 13-1029/C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 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

收稿日期: 2016-02-20
  • 作者单位: 西安政治学院 中共党史教研室, 陕西 西安 710068
  • 起止页码: 32 - 41

A dialectical study of the republic in ancient Chinese

摘要/Abstract

摘要:

中国古代存在"共和"观念当无疑问,因为"共和"一词古已有之。但是,若问题是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近代传入中国的"共和"观念,则答案就变得模糊不清了。针对这个问题,近代与当代国人皆有各自的思考。在梳理其相关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共和"词源的考辨以及"周召共和""天下为公"等制度与观念的具体分析,希图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这一问题的研究。

Abstract:

In ancient Chinese exist both words and concepts of republic.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public nowadays has turned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ncient times. Therefore, the modern Chinese people are expected to review sufficient literature and their cognition before acquir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as fairness and justice.

参考文献 80

  • [ 1 ] 魏源.海国图志[M].李巨澜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 [ 2 ] 徐继畲.瀛环志略(卷九)[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 [ 3 ] 强勇."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的社会关怀[J].时代教育,2007(17).
  • [ 4 ] 薛福成.薛福成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 5 ]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 [ 6 ] (日)川尻文彦."民主"与democracy-中日之间的"概念"关联与中国近代思想 .新史学(第二卷)-概念·文本·方法[C].北京:中华书局,2008.
  • [ 7 ] 康有为.论语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 8 ] 陈书良编.梁启超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 [ 9 ] 刘成禺,张伯驹.洪宪纪事诗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 [ 10 ] 姚寅顺.礼运说[J].国学丛刊,1924(2).
  • [ 11 ] 严复.严译名著丛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 12 ] 严复.孟德斯鸠法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 13 ] 三爱.十四年共和[J].安徽俗话报,1904(7).
  • [ 14 ] 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六辑)[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
  • [ 15 ] 李妙根.为政尚异论-章士钊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 [ 16 ] 李书源.弃旧图新-清末共和潮[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 [ 17 ] 陈金英.走向共和-论1903-1917共和思想在中国的确立[D].武汉:武汉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论文,2004.
  • [ 18 ] 王娇娇."共和"的简释-近代中国人是如何接受"共和"观念的[D].长春:吉林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论文,2007.
  • [ 19 ] 阿兰·博耶.论古代共和主义的现代意义[A].公民共和主义[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 [ 20 ] 刘俊田等.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 [ 21 ] 浦兴祖等.西方政治学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 [ 22 ] 顾颉刚.史林杂识[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 23 ] 童教英."共和行政"考索[J].浙江大学学报,1991(2).
  • [ 24 ] 郭霞.西周共和行政新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 [ 25 ]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 26 ] 杨宽.西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 27 ] 日知.释共和-共伯 可以休矣[J].史学理论研究,1993(1).
  • [ 28 ] 康有为.孟子微[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 29 ] 礼记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 30 ]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 [ 31 ] 纳岌尔布礼.共和政体论[M].罗伯雅译.上海:广智书局,1903.
  • [ 32 ] 刘知几.史通[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 [ 33 ] 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J].史学集刊,1936(1).
  • [ 34 ] 陈襄民.五经四书全译(第二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
  • [ 35 ] 高明强."四岳"管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4(3).
  • [ 36 ] 许崇德.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
  • [ 37 ]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 [ 38 ] 董楚平."天下为公"原义新探[J].文史哲,1984(4).
  • [ 39 ] 董楚平."天下为公"新解[J].浙江学刊,1984(5).
  • [ 40 ] 王启才.吕氏春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 [ 41 ] 卡里·尼德尔曼.修辞、理性与共和[A].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思想史研究第二辑)[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 42 ] 李爱军.近代中国"六族共和"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 [ 43 ] 金岳霖.共和论[J].政治学报,1919(1).
  • [ 44 ] 陈武.国法学[M].湖北:法政编辑社出版,1906.
  • [ 45 ] 杨廷栋.政治学教科书[M].上海:作新社,1902.
  • [ 46 ] (日)笕克彦.国法学[M].天津:丙午社,1907.
  • [ 47 ] 郑匡民.西学中介:清末民初的中日文化交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 [ 48 ] (日)工藤重义.日本法制要旨[M].陆辅译述.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馆藏版,1908.
  • [ 49 ] 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 [ 50 ] (美)巴路捷斯.政治学及比较宪法论[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13.
  • [ 51 ] (日)市村光惠.宪法要论[M].李维汉译.上海:普及书局,1906.
  • [ 52 ] 杜光佑.政治学[M].武汉:法政编辑社出版,1905.
  • [ 53 ] (日)美浓部达吉.宪法讲义[M].东京:宪学社,1907.
  • [ 54 ] (日)小野塚喜平次.政治学[M].天津:丙午社,1907.
  • [ 55 ] 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 [ 56 ]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 [ 57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 58 ] 高景成.常用字字源字典[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 [ 59 ]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 [ 60 ] 陆尔奎等.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 [ 61 ] 舒新城等.辞海(上册)[M].中华书局,1936.
  • [ 62 ] 郦道元.水经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 [ 63 ] 沈约.竹书纪年注(卷下)[M].嘉靖中四明范氏天一阁刊本.
  • [ 64 ] 郭孔廷.史通评释(卷七內篇)[M].明万历刻本.
  • [ 65 ] 史记(第一册:卷四)[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 [ 66 ] 汉书(第三册:卷九十七)[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 [ 67 ] 汉书(第十二册:卷九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 68 ] 李泰棻.共和[J].太平洋杂志,1917(4).
  • [ 69 ] 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M].福州:福建出版社,2009.
  • [ 70 ] 强至.贺明堂礼毕表 .祠部集(卷十四)[M].钦定四库全书:集部.
  • [ 71 ] 王明.太平经合校(钞壬三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 72 ] 李运富.谢灵运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9.
  • [ 73 ] 旧唐书(第四册:卷九十九)[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 [ 74 ] 魏书(第四册:卷一百)[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 [ 75 ]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 76 ]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 77 ]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 [ 78 ] 陈伟.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 [ 79 ] 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 [ 80 ] 战化军.试论晏子的"和而不同"[J].管子学刊,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