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
  • ISSN: 1000-5587
  • CN: 13-1029/C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 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社会调控视野中法律与道德作用机制研究

收稿日期: 2015-11-18
  •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 起止页码: 128 - 136

Institution of law and moral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oordination

摘要/Abstract

摘要:

在社会调控视野中法律和道德的作用机制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而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上说,道德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理想的作用机制是道德在前方拉动且提供主要动力,而法律在后面辅助推动,二者协调互动的模式。理解该作用机制要着重把握法律的有限性,并对法律和道德自身进行全新的定位,同时对法律和道德间的作用模式和相互间的转化关系也要有所把握。为了促进该机制的逐渐完善,要着力培养公众的道德意识和守法意识,重视法律的道德支撑以及树立法律权威。

Abstract:

Despite heated debates over the functions of the institution of law and moral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coordination, law is endowed with greater significance. Yet moral may, in effect, play more significant roles. Hence, the writer argues for a model that with motivation provided by the institution both laws and moral should be combined. Laws are forceful, but the forces of laws are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fore, it is claimed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develop awareness of laws and moral.

参考文献 55

  • [ 1 ] 罗斯科·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M].沈宗灵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 [ 2 ] 文正邦.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论纲[J].时代法学,2003(2).
  • [ 3 ] 郭庆堂.德治和法治结合并举的学理依据和现实根据[J].山东社会科学,2002(1).
  • [ 4 ] 刘苗荣,张小兰.法德并举与和谐社会[J].河北法学,2006(3).
  • [ 5 ] 蒋伟龙.法德并举:完整的治国之道[J].理论月刊,2002(3).
  • [ 6 ] 王淑芹,刘畅.德治与法治:何种关系[J].伦理学研究,2014(5).
  • [ 7 ] 李晓多.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调控机制的关系[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 [ 8 ] 蒋传光.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法社会学思考[J].政法论坛,1997(5).
  • [ 9 ] 徐文泽.论法治德治相结合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学习论坛,2001(7).
  • [ 10 ] 林立公.道德治理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 [ 11 ] 曲谏.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是德法并举的理论基础[J].河北法学,2003(1).
  • [ 12 ] 王月霞.法治与德治融合的合理性阐释[J].学术论坛,2003(5).
  • [ 13 ] 许思义,李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兼论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治国方式[J].江淮论坛,2005(6).
  • [ 14 ] 戴者春.德主刑辅思想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启示[J].云南社会科学,2001(3).
  • [ 15 ] 曾忠东,黄竹胜.道德与法律相互关系的再认识[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 [ 16 ] 吴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能否相提并论[J].同舟视点,2010(4).
  • [ 17 ] 许春清.德治下的法治和法治下的德治[J].社科纵横,2002(3).
  • [ 18 ] 黄丽娟.论法律与道德的并立互补[J].北方论丛,2003(4).
  • [ 19 ] 杨龙,聂长建.治与化-法律与道德发生作用方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2009(7)下.
  • [ 20 ] 孙莉.德治及其传统之于中国法治进境[J].中国法学,2009(1).
  • [ 21 ] 李宏权.法律、道德与社会秩序[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3).
  • [ 22 ] 章慧萍,丁凤楚.道德-法治的源头与归宿[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2).
  • [ 23 ] 范忠信,郑定,詹学农.情理法与中国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 24 ] 吴汉东.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关于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J].法商研究,1998(2).
  • [ 25 ] 竹立家.道德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 [ 26 ] 李德顺,孙伟平.道德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27).
  • [ 27 ] 窦炎国.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J].伦理学研究,2008(1).
  • [ 28 ] 八木铁男.穗积重远论法与道德[J].太平洋学报,2007(8).
  • [ 29 ] 理查德·A·波斯纳.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 [ 30 ] 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再追问与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1).
  • [ 31 ] 蔡宝刚.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制度解析-新制度经济学的阐释及启示[J].法学,2004(6).
  • [ 32 ] 倪愫襄.论道德的本质[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1).
  • [ 33 ] 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 [ 34 ]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法律之道[A].许章润编译.哈佛法律评论(法理学精粹)[C].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 [ 35 ] 尤金·埃利希.法律社会学[A].许章润编译:哈佛法律评论(法理学精粹)[C].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 [ 36 ] 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犯罪学[M].吴鑫涛,马君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 [ 37 ] 公安部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编辑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编辑部编.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论文集(第一集)[C].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342);严励.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吉林省分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38);宋子官.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武汉市分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23);周长康.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浙江省分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9);张子路.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湖北省分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185);庞兴华.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山东省分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33-134).
  • [ 38 ] 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 [ 39 ] 陈士涵.人格改造论[M].学林出版社,2001.
  • [ 40 ] 罗斯科·庞德.法律与道德[M].陈林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 [ 41 ] 李彦.论道德工具主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
  • [ 42 ] 江山.中国法思想讲义[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 [ 43 ] 葛荃.论以德治国的操作合理性[J].政治学研究,2002(1).
  • [ 44 ] 尹伊君.法律与道德:分离与反分离的困惑[J].学习与探索,1989(4-5).
  • [ 45 ] 李德顺,余涌.法治与德治[J].山东社会科学,2003(2).
  • [ 46 ] 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 [ 47 ] 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 48 ]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 [ 49 ] 龙文懋,崔永东.对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哲学思考-美英现代法哲学家论道德与法律关系评析[J].哲学动态,2003(9).
  • [ 50 ] 张明楷.行政刑法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5(3).
  • [ 51 ] 成中英.德法互补:一个儒家-康德式的反思[J].齐鲁学刊,2009(4).
  • [ 52 ] 叶慧娟.道德与法律关系视野中的见危不助犯罪化探析[J].刑事法评论,2008(1).
  • [ 53 ] 高晓雁,卫守宇.道德建设是构建法制社会的重要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5(6).
  • [ 54 ] 马长山.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关系及其实践把握[J].法学研究,1999(1).
  • [ 55 ] 王海英.网络舆论与公正司法的实现[J].法学论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