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 刊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
  • ISSN: 1000-5587
  • CN: 13-1029/C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 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学界关于“董仲舒对先秦诸子思想继承”问题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15-08-20
  •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69
  • 起止页码: 111 - 120

An overview of Dong Zhongshu inheriting pre-Qin classics

摘要/Abstract

摘要:

董仲舒思想是集诸子思想的大成,这是学界目前达成的共识,对此问题的关注也是由来已久。学界基本认同董仲舒思想主要继承儒家体系,兼容并包各家思想而成。就具体的思想继承而言,学界大致从具体学派出发以及从董仲舒具体思想出发进行探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就目前所见,以此问题作专门探讨的还不多见,亦少有文章从先秦诸子到汉初整个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下对此问题作综合探讨,因此此一问题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Abstract:

Dong Zhongshu has combined the pre-Qin classics in his researches by inheriting the classics.Scholars have also done researches of Dong Zhongshu's thoughts and achieved fruits,but it is still too early to reach a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58

  • [ 1 ] 孙秀伟.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与汉代的天人问题[D].2010年陕西师大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康中乾.
  • [ 2 ] 李泽厚.秦汉思想简议[J].中国社会科学,1984(2).
  • [ 3 ] 林丽雪.董仲舒[M].王寿南.中国历代思想家(卷二)[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 [ 4 ] 杨德春.董仲舒思想外儒内法考论[J].衡水学院学报,2013(5).
  • [ 5 ] 申波.论董仲舒对儒家的法家化改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
  • [ 6 ]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M].匡亚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 [ 7 ] 邹学荣.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3).
  • [ 8 ] 张岂之.中国思想学说史:秦汉卷[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 9 ] 何兆武,步近智,唐宇元,孙开太.中国思想发展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 [ 10 ] (美)萨拉·奎因.董仲舒与黄老思想[A].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C].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3.
  • [ 11 ]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2004年浙江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崔富章.
  • [ 12 ] 周宁.董仲舒对黄老道家学说的吸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4).
  • [ 13 ] 陈宗权.董仲舒政治哲学思想探源[D].2004年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杨志明.
  • [ 14 ] 张国华.从〈天人关系〉到〈春秋繁露〉——简论董仲舒与"黄老之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3).
  • [ 15 ] 吴仕民.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D].2011年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李禹阶.
  • [ 16 ] 马海峰,李根.简论董仲舒对墨家思想的整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1(3).
  • [ 17 ] 汪高鑫.论董仲舒对墨子思想的吸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4).
  • [ 18 ] 李金山.论墨家思想对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6(4).
  • [ 19 ] 张师伟.董仲舒政治哲学述论——汉儒对道、墨、法、阴阳等思想的批判与继承[J].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4.
  • [ 20 ] 秦彦士.从董仲舒看汉代儒墨合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3).
  • [ 21 ] 马海峰,儒墨互补问题研究[D].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薛柏成.
  • [ 22 ] 王明增,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D].2010年湖南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钱永生.
  • [ 23 ] 吴全兰,西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特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6).
  • [ 24 ] 钟肇鹏,董仲舒的儒法合流的政治思想[J].历史研究,1977(3).
  • [ 25 ] 邵宁.汉初儒学政治性格的基本转变——汉初儒学的法家化[J].前沿,2006(8).
  • [ 26 ]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 27 ] 周邵华,董仲舒君主观念研究[D].2004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张秋生.
  • [ 28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 29 ] 王继训.先秦秦汉阴阳五行思想之探析[J].管子学刊,2003(1).
  • [ 30 ] 韩星.汉初诸子复兴思潮与思想整合[J].诸子学刊,第11辑。
  • [ 31 ] 王杰,顾建军.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J].现代哲学,2012(3).
  • [ 32 ]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2011年复旦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徐洪兴.
  • [ 33 ] 强中华.秦汉荀学研究[D].2010年华东师大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方勇.
  • [ 34 ] 许抗生.中国哲学史主要范畴和概念简释[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4).
  • [ 35 ] 曾振宇."法天而行":董仲舒天论新识[J].孔子研究,2000(5).
  • [ 36 ] 秦彦士.墨子考论[M].成都:巴蜀书社,2002.
  • [ 37 ] 马勇.旷世大儒——董仲舒[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 [ 38 ] 石磊.先秦至汉儒家天论新探[D].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李申.
  • [ 39 ] 邹学荣.董仲舒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3).
  • [ 40 ] 孙秀伟.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与汉代的天人问题[D].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康中乾.
  • [ 41 ] 龙文懋.董仲舒法天思想探本[J].齐鲁学刊,1997(6).
  • [ 42 ] 刘昱.从孟子性善论到董仲舒人性三品说的思想转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5).
  • [ 43 ] 陈玉森.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J].哲学研究,1980(2).
  • [ 44 ] 周炽成.董仲舒对荀子性朴论的继承与拓展[J].哲学研究,2013(9).
  • [ 45 ] 吴瑞怡.董仲舒《春秋》学中的孔子先知圣人形象[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 [ 46 ] 王明增.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D].2010年湖南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钱永生.
  • [ 47 ] 曾振宇."仁者安仁":儒家仁学缘起与道德形而上学建构——儒家仁学从孔子到董仲舒的哲学演进[J].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春之卷.
  • [ 48 ] 崔迎军.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D].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陈晓龙.
  • [ 49 ] 王钧林.董仲舒对儒家仁学的创新与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 [ 50 ] 韦政通.董仲舒[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
  • [ 51 ] 孙景坛.三纲思想的内涵、发明权和产生历史时期析辨[J].南京社会科学,2013(1).
  • [ 52 ] 张永刚.论董仲舒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D].2009年贵州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田莉姝.
  • [ 53 ] 徐森.荀子礼治思想与西汉礼治[D].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王江武.
  • [ 54 ] 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 [ 55 ] 余治平,孟祥红.孝,何以必须?——孔子与董仲舒对孝道的不同建构[J].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4).
  • [ 56 ] 梁国楹.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思想来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
  • [ 57 ] 王帆.董仲舒思想的易学底蕴[J].周易研究,2006(4).
  • [ 58 ] 孙景坛.孔子非儒家论[J].江海学刊,1995(4).